一男一女的一级毛片_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_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_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newsBanner
 

電解鋁去產能再攻堅

字體大小:

  電解在2017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自2013年以來,作為去產能大戰中的“不毛之地”,電解鋁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成其多年頑疾,不降反升、愈演愈烈。河南中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學民告訴記者,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違規建設項目太多,企業效益不好。

  2017年以來,隨著煤鋼去產能收獲成效,電解鋁去產能攻堅戰重啟,加大力度,意欲啃下這塊“硬骨頭”。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土資源部和部四部委聯合發布《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決定將用6個月時間,通過企業自查、地方核查、專項抽查、督促整改4個階段,全面完成電解鋁違規違法項目清理整頓工作。

  記者早前從一份關于印發《山東省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獲悉,對2013年5月之后新建的違法違規項目以及未落實1494號文件處理意見的項目,在建的要立即停建,建成的要立即停產。新疆昌吉州政府4月14日也發布通知,決定停止昌吉州境內3家企業違規在建電解鋁產能項目建設,總產能達到200萬噸。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處于關停的電解鋁產能達427萬噸/年。

  然而簡單地關停產能是否真的能夠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去產能尚待觀察,找尋電解鋁產能“拉鋸戰”的“七寸”成為關鍵。自備電廠的規范無疑成為去產能破冰的一大要點。

  去產能“拉鋸戰”

  而電解鋁去產能的號角從十多年前就已經吹響。

  早在2004年,國家相關部委就針對鋼鐵、水泥和電解鋁等行業,指出我國電解鋁行業產能增長過快,盲目投資、布局混亂問題突出。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項目清理有關意見的通知》中要求抑制低水平盲目擴張、技術落后、能耗高、污染嚴重企業的同時,要繼續支持符合產業、技術先進、產品市場前景好的企業。

  2013年,國家印發《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要求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嚴禁各地自行出臺優惠電價措施,采取綜合措施推動缺乏電價優勢的產能逐步退出。

  兩年后,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關于印發對鋼鐵、電解鋁、船舶行業違規項目清理意見的通知》,對電解鋁違規建成項目進行摸排清查。

  此后,為規范現有鋁企業生產經營秩序,推動鋁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國家又陸續推出了《鋁行業規范條件》和鋁行業“紅名單”制度。箭頭直指鋁行業中劣質產能引發的各項問題。

  然而事與愿違,電解鋁產業就像一頭倔牛一般,自2013年發布相關去產能文件以來,其產能近些年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出現大量新增,與“三去一降一補”明顯相悖。越調越多,越去越嚴重。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電解鋁生產國,并且近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0~201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45%,而同期全球其他地區年均復合增長率為-0.31%。根據世界協會統計,2016年全球電解鋁產量5889萬噸,我國電解鋁產量已經達到3164萬噸,在全球電解鋁產量中占比為53.7%。

  據上海鋼聯我的有色網調研數據,2017年上半年我國電解鋁實質性減產仍處于基本沒有的階段。那么,為什么一個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的行業,卻能在幾次調控下仍然“堅挺不已”,甚至產能持續增加呢?

  一方面,相較于鋼鐵行業去產能推進中的大刀闊斧,電解鋁行業的去產能措施目前看來還是有點縮手縮腳。政策沒有效執行是導致過去幾年間鋁行業新增產能大幅投放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格漲幅較大,受環保及供給側改革政策影響,2017年上半年電解鋁價格從12500元/噸觸底反彈,最高觸及14800元/噸。以當前行業平均成本來算,噸鋁利潤超過千元,并且減產的大都是低成本產能,利潤更高,企業和地方政府都沒有減產動力。

  第一財經記者研究發現,對于電解鋁企業而言,不僅其減產意愿不強烈,甚至大多都在悄悄擴產。第一財經記者曾獲得一份電解鋁行業違規產能統計表,發現國內電解鋁企業普遍存在擴產情況。雖然目前國家對于違規產能的具體情況尚未公示,但業內人士普遍認可擴產的事實存在。

  事實上,不少電解鋁企業都認為目前鋁行業仍有不少的增長點,包括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行業等,這讓它們看到了“咸魚翻身”的機會,所以遲遲不愿退出。一家電解鋁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許多企業都希望別的地方加快削減產能淘汰企業,而自己享受去產能帶來價格上漲的好處。”

  電解鋁去產能再攻堅

QQ截圖20170823170313.png

  數據顯示,在2013年,國內電解鋁產量為2492萬噸,當年消費量為2486萬噸;即使在2015年過剩最為嚴重的年份,供需差也僅為112萬噸。而在2016年,供需差僅為28萬噸。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鋼鐵產能近12億噸,而同年國內鋼材市場需求量僅為7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67%。在全行業虧損和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通過去產能優化行業結構,改善鋼鐵企業經營狀況無可厚非。

  那么,與鋼鐵行業供需過剩狀況相距甚遠的電解鋁行業究竟為何要界定為產能過剩行業呢?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胡遲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本的原因在于電解鋁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過剩、低端產能過剩,而高端產能不足。

  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內電解鋁企業產量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太賺錢”。現在國內電解鋁建設的配套廠家很多,建設一個電解從開始建設,到投產第一批的時間最快可能只要8個多月。而回收成本快,許多電解鋁企業又重視利潤,導致這些企業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去生產高端產品。此外,由于電解鋁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大都由設計院進行標準化設計,造成電解鋁生產已經淪為低端勞動力的天地。

  與之相對,在我國,諸如高強鋁等航空航天還主要依靠,我國生產高附加值的高端鋁產品的空間還很大。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電解鋁要實現徹底的升級,就要求電解鋁企業并不只滿足于單純地提供產品,更重要的是為高技術產業提供完善而精確的鋁材制造解決方案,把電解鋁生產行業與高新技術服務行業結合起來,顯然,這是國家對電解鋁行業進行去產能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層原因。

QQ截圖20170823170408.png

  成本疑云

  追逐更高的利潤是電解鋁企業不斷擴增產能的內在動力,在價格無法掌控的情況下,壓縮成本成為不二法門。由于電解鋁行業產品同質性很強、銷售價格統一、生產技術差別相對較小,因此行業競爭力和利潤主要體現在對生產成本的壓縮上。

  事實上,一直以來,鋁電行業都是能耗大戶,為了解決電力成本問題,魏橋等電解鋁企業選擇與國家電網解列,自行發電。

  目前來看,這已經成為電解鋁企業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后發現,山東地區自備電發展最早、規模最大,自備電比例接近98%。近來崛起的電解鋁新貴新疆地區區域內企業自備電比例約為94%。內蒙古蒙東地區,自備電比例也達到了89%。

  Wind數據顯示,至2016年底全國建成約4300萬噸電解鋁產能,其中超過3300萬噸產能配備自備電廠。

  國海證券有色分析師李帥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鋁的定價是全國統一的,自發電這一模式讓這些電解鋁企業在自運行過程中大幅節約成本,從而擴增了利潤空間。有色金屬信息咨詢機構安泰科相關分析師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一噸電解鋁約需13000度電,電力約占電解鋁成本的40%。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依靠電價優勢帶來的成本優勢,取得豐厚利潤,產能不斷擴張。

  曾在大唐電力工作的恒豐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負責人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電價差異直接造成了電解鋁行業內部成本不平等問題,而巨大的利潤又讓一些享受到自備電好處的電解鋁企業對擴產樂此不疲,這顯然不利于行業的規范發展和去產能工作的深入推進。

  雖然自發電廠的存在有利于國內電解鋁企業的發展,但是國家無法通過電解鋁企業用電量來評估電解鋁行業的清晰成本狀況,這往往導致國家層面很難真實了解電解鋁企業的實際利潤狀況,也無法就此制定合理的去產能方案。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一步電解鋁企業的這些自備電廠很有可能會做并網處理。

QQ截圖20170823170438.png

  “七寸”

  電解鋁廠商吳峰(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2016年年末開始,他這個地區的冶金廠已經陸續收到停產、半停產通知。

  的確,隨著政策的定調,電解鋁去產能的攻堅戰再次打響,而這次直指電解鋁去產能的“七寸”——自建電廠。從事能源投資的南方某集團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于碳減排等因素影響,由發改委負責審批的自建電廠項目目前已經很難拿到批文。

  近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開展燃煤自備電廠規范建設及運行轉型督查的通知》,通知指出,結合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6月底前,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價格司、運行局,工信部運行局,國家能源局電力司、法改司將分別牽頭前往新疆、內蒙古、甘肅、廣西、江蘇、山東等六省份開展督查。

  而這些省份中,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山東是公認的電解鋁產能大省。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對自備電廠的規范極有可能引發電解鋁行業去產能加速的聯動效應。

  中債資信測算發現,每生產一噸電解鋁需要消耗電力13200~13500千瓦時,因此電解鋁企業用電成本每降低0.1元/千瓦時,可貢獻至少1320元/噸的毛利潤,相當于將氧化鋁運入新疆以及電解鋁出疆的全部運費。違法違規建設的自備電廠的查處以及全面清理自備電廠欠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預計行業用電成本或將上升,使電解鋁行業成本上升。

  此外,若每千瓦時電需征收0.05元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每100萬噸電解鋁則需要補繳6.5億元。這同樣會給電解鋁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顯然,補繳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大幅提升電解鋁成本,或刺激產能收縮。

  在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看來,國家對自備電廠的定位不應是簡單的否定、取消或者限制。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自備電廠是我國火電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工業企業生產運營提供動力供應、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電解鋁等企業的自備電廠加強和規范管理當是應有之義。

  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電解鋁行業去產能工作需要等待正式文件出臺才有定論。“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博弈將使得產能指標的減少和置換并不簡單。國家對電解鋁行業去產能,是為了更好地規范電解鋁行業的有序運行,改變大而不強的面貌,從而從整體上增加電解鋁企業的競爭力。”


更新日期:2016-08-31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