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二十一世紀一躍成為全球的鋁生產國和消費國,蓬勃發展的鋁產業與本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息息相關,并始終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產業總體規模隨國內工業領域、軍工國防以及人民生活用鋁量的增多而不斷擴大。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在全球制造業中的“世界工廠”地位得到不斷強化。國內鋁生產商和貿易商也及時抓住市場機遇,將各類鋁加工材、鋁制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為促進全球鋁市場供需平衡,提升國際市場活躍度,擴大鋁貿易量和鋁應用做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中國鋁材和鋁制品出口量分別達到512.3萬噸和240.3萬噸,在2010-2019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9.6%和6.2%,是目前全球的鋁產品輸出國。(為概括說明高附加值鋁產品出口情況,文中所指鋁產品只包括各類鋁加工材及其制品,不包括原鋁、鋁合金、廢鋁以及終端含鋁商品,也不對鋁材及其制品的細分類別做具體闡述。)
隨著中國鋁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鋁產品出口貿易量的持續增加,近年來與之相關的貿易摩擦事件也隨之增多。特別是從2016年以來至今,在由美國主導、實施的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中,很多內容都與中國有關,中美關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全球原有貿易秩序受到嚴重影響,整個市場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為了遏制中國鋁產品的進入,保護本國部分鋁生產商利益,美國目前已對產自中國的絕大多數鋁材產品及部分鋁制品加征了高額關稅。同時,美國還在想方設法聯合其它一些國家采用類似行動,進一步限制中國鋁產品的對外出口,通過貿易壁壘增加流通成本,削弱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與之前相比,最近幾年發生的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貿易摩擦事件,在發生頻率、實施范圍、制裁力度上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美國不惜將貿易問題政治化,單邊問題多邊化,制裁手段多樣化,將針對中國鋁產品出口的貿易制裁全面升級。由于西方國家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為給自己留有競爭余地,始終不肯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無視多邊貿易體制的公正性和非歧視性原則,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作為防御中國商品出口,維護本國或本地區企業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線”,顯著降低了中國企業贏得勝訴的可能,從而達到順利實施貿易制裁的目的。
一、中國鋁產品出口面臨的阻力還在增加
十九世紀時期的英國首相哈默斯頓認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愈加突出,成為全球傳統工業制造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這種精細化的國際分工合作也滿足了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產品需求,使合作各方共同受益。
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大幅提高
但是當中國對外商品出口貿易額不斷擴大,觸及到一些國家相關產業或企業的利益之時,量變便引發質變,貿易摩擦隨之發生。WTO數據顯示,中國是目前全球遭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次數最多的國家。由于西方國家始終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導致傾銷判定容易成立,傾銷幅度易被高估,從而使中國企業遭受不公平待遇。
近年來對中國進行鋁貿易制裁的國家和產品種類
另一方面,由于最近幾年全球經濟復蘇動能持續衰減,鋁市場整體需求增長不斷放緩,使得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鋁產業發展面臨一系列難題。在此背景下,中國鋁產品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無疑使相關國家的鋁行業面臨更大競爭壓力。一些國家和地區迫于美國施加的壓力,更主要的是為了保護本國鋁冶煉和鋁加工生產企業的利益,穩定就業環境,也開始實施或加大對產自中國的相關鋁進口產品的限制力度。據安泰科統計,自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至今,加拿大、美國、歐盟、歐亞經濟聯盟、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土耳其、墨西哥、韓國、越南和印度等49個國家和地區對先后對中國發起過貿易調查和制裁,內容涉及鋁加工材、鋁制品等多個類型的鋁產品。
隨著近年來針對中國鋁產品出口進行貿易調查和制裁國家數量的增多和涉及產品范圍的擴大,中國鋁企業在相關產品出口市場面臨著很大阻力,但是鑒于中國鋁產品強大的競爭力,2006年至2019年,中國鋁材年出口量從123.3萬噸增加到512.3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1.6%;鋁制品年出口量從2012年的157.8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240.3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6.2%。如果沒有遭遇頻繁的貿易制裁,中國鋁產品整體出口也許會出現更加強勁的增長。
同時,中國鋁材出口的貿易流向已發生很大變化。曾經排名靠前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在最近幾年被越南、墨西哥、韓國、印度、泰國和印尼等國超越。2019年的中國鋁材出口分國別排名中,美國和澳大利亞已退至第6和第10位。
此外,中國出口到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鋁材產品被加征高額進口關稅后,國內企業在開發新出口市場的同時,也在調結構、提質增效過程中研發新的鋁精深加工產品,使鋁制品的出口量隨之增加。
但美國鋁冶煉和加工企業行業組織以及美國商務部單方面認為,中國生產的鋁材存在通過轉口貿易方式間接流入美國市場以及鋁材經深加工后再出口的行為。這些做法事實上規避了此前的制裁,必須加以制止。同時,美國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以進口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對所有進口鋁產品征收10%的關稅,并在此后的單邊或多邊貿易談判中,以免除進口關稅或重新制訂北美自由貿易區規則為籌碼,要求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歐盟以及少數其他國家加強對原產自中國的鋁產品進出口監察力度,并建議采取反傾銷、反補貼制裁措施加以解決。除此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出于保護本地區鋁冶煉和加工制造業考慮,也存在針對進口自中國的部分鋁加工材和鋁制品加征進口關稅的主觀意愿。因此,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鋁材出口難度還會繼續加大,海外市場監控中國鋁材出口的那條看不見的防線還會在地域范圍上繼續延長,留給中國出口企業騰挪轉移的應對空間將進一步受限。因此,中國鋁產品出口面臨的阻力還會繼續加大,這種阻力雖然不會使整個形勢產生逆轉,但會使出口增長空間嚴重受限。市場經濟雖然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但只要有鋁產業存在的國家和地區,不論大小,都不會放任進口產品大量涌入國內市場而坐視不理。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提高進口關稅,損害本國或本地區鋁下游行業和消費者利益,比讓整個鋁上游、中游行業逐步消亡要更容易接受。
二、對華鋁產品頻繁貿易制裁是西方國家深思熟慮后的戰略性安排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西方國家為解決經濟發展瓶頸、創新發展模式,開啟了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突出強調制造產業的國際化分工與資源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實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全方位的優勢互補。在此過程中,中國以改革的勇氣、開放的胸襟、合作的視野,積極加入世貿組織,既解決了上世紀末中國經濟的發展難題,促進了包括鋁產業在內的全產業鏈崛起,也讓西方國家坐享了中國的資源、人力、市場和高性價比產品紅利,加快了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產業融合。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出現的西方國家中低端實體經濟“空心化”是西方產業資本主動退出的結果。當貿易的天秤不斷向東方傾斜,尤其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成為美國債權國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反其道行之,開啟了經濟去全球化,以威脅國家安全、產業安全為由,試圖通過貿易戰重新掌握主動。這顯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戰略調整,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難以輕易改變。
遏制中國崛起,通過貿易戰在和平時期全面打壓中國
首先,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面對中國GDP總量達到美國的60%以上,先后超越德國和日本而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防范和戒備心理隨之加強,對中國的外交和貿易政策也正在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
自二戰以后,美國一直憑借其雄厚的綜合國力稱霸世界,在長期的冷戰過程中拖垮了前蘇聯,在日本經濟崛起后通過“廣場協定”、聯合歐洲對日發動貿易戰等一系列組合拳重新讓其對美俯首稱臣。2019年中國GDP總量也已接近美國的70%,與當年的日本境況相似。現在美國故伎重演,將矛頭指向中國,不是特朗普政府頭腦發熱的結果,而是出于美國國家利益的考慮。即便是其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落敗,中美關系也不會回到從前,戰略既定,戰術或許有所不同,結果指向大同小異。
維護本國、本地區企業利益,穩定就業市場
中國鋁工業經過最近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建立起全球最為完備的生產體系,在中、低端產品市場具有成本優勢,在高端產品市場有性價比優勢。與中國企業相比,歐美生產企業在設備硬件方面的優勢已不復存在,甚至還在成為短板。加上勞動力成本偏高,相同質量的產品在市場上已不具備競爭力,歐美企業在逐步失去市場份額的同時,也面臨大量進口產品進入當地市場給價格帶來的下行壓力,由此會促使部分企業破產倒閉或生產線被迫關閉,給該地區市場就業帶來不利影響。事實上,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對華鋁產品領域貿易制裁上并未完全受美國影響,也有自己的考慮,如為維護本國或本地區企業生產商利益,歐盟甚至早在2000年就對中國出口到歐洲市場的家用箔進行過貿易制裁并延續至今。
以最近申請發起對中國鋁擠壓材反傾銷調查(按照慣例,后面還會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歐洲鋁業協會為例,該協會負責人曾表示,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對歐盟的鋁擠壓材出口量實現翻番。越來越多的中國鋁擠壓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給歐洲鋁生產商帶來不利影響。在過去幾年里,已導致歐洲地區的一些鋁型材生產線或工廠被迫關閉,導致當地失業人數增加。因此呼吁歐盟應本著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采取行動,而不是選擇被動防御。
確保核心產業鏈完整,維護國家安全
作為這次行業布局調整的主導者,西方發達國家原本希望通過在海外投資設廠,降低綜合制造成本,憑借技術和成本雙重優勢,既享受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紅利,在新興國家和新興市場中分一杯羹;又可反哺本國終端制造業,把握市場應用走向,在產業升級中牢固主動權,為長遠發展贏得先機。
但西方國家顯然低估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這樣一個超級發展中國家實業興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建成了全球最為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在整體規模上也將西方國家甩到了后面,從汽車、紡織、家電、機械乃至上游鋼鐵、鋁產業等眾多領域皆是如此。反觀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中的占比在不斷下降,已經發展到令這些國家無比尷尬的地步。
鋁作為全球每年用量的有色金屬和僅次于鋼鐵的第二大金屬品種,不僅僅大量應用在民用領域,在軍工、國防、航空航天工程等方面也在廣泛使用,在各類軍機、兩棲登陸艦、濱海戰斗艦、軍用快艇、裝甲步兵戰車、導彈及其發射裝置、運載火箭殼體、外星球探測車等軍工國防產品中都有各類鋁合金的使用。國外一些知名的鋁加工材生產企業,如奧科寧克、凱撒鋁業、愛勵鋁業等,都與軍工企業有著密切合作。一旦這些企業受市場沖擊而倒閉或被兼并重組,在可能影響到軍工及航空航天鋁材供應的同時,也存在相關產品參數泄密風險。因此,美國商務部以進口鋁制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進行“232”調查,也可能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同時,經歷這次新冠疫情后,西方國家尷尬地發現,連口罩、呼吸機這些防疫物資短期內都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簡直是把中低端制造業產能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演繹到了極致。于是,重振制造業,增加就業崗位就成為西方國家必須去做的一件事情。
盡管歐盟并沒有把發動貿易戰的目的說得過于直白。比如歐洲鋁業協會在今年年初申請歐盟啟動對華鋁擠壓材反傾銷貿易調查時認為,如果不對來自中國的鋁擠壓產品進行限制,長此以往,中國的生產商將進一步占領歐洲市場,使歐盟可能失去一些對發展低碳經濟至關重要的戰略產業鏈。我們有理由認為,歐盟從一開始的家用箔、鋁輪轂、鋁散熱器到現在鋁擠壓產品,其保護關注點已從企業上升到整個產業,考慮得也更加長遠,應對難度也會加大。
三、美國進行貿易制裁對他國產生的示范效應不容低估
客觀而言,美國并不是最早對中國鋁產品進行貿易制裁的國家,但自從2010年4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啟動對華鋁型材雙反調查以來,其制裁頻率不斷加快,針對產品范圍逐步擴大,給出的理由也開始多樣化。同時,美國一直在試圖以各種手段脅迫其它一些國家共同“圍剿”中國,聯合其他一些國家對中國鋁材及鋁制品出口進行限制,其它國家也通過觀察美國主動發起貿易戰后的實施效果來考慮是否采取相似的行動,共同建立一條看不見的防線來抵御中國鋁產品出口,這種示范疊加效應將給中國鋁產品出口帶來很大不確定性風險。
從目前來看,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的鋁產品種類包括鋁擠壓材及部分型材制品、普通鋁合金板帶(不含中厚板和罐料)、鋁箔和鋁合金電纜等產品,基本涵蓋了中國對美出口的絕大多數鋁產品。除鋁型材及其制品外,其它幾大類產品從實施制裁到目前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加上全球經濟正處于弱周期,目前實施效果尚未體現,但北美鋁擠壓行業已從中美貿易戰中受益。從2010年4月美國正式對中國鋁擠壓材實施制裁開始,期間經過幾次日落復審后繼續延長實施,至今已達十年之久。而加拿大早在2008年8月就對中國鋁擠壓產品進行制裁,隨后這兩個國家還對包括鋁幕墻在內的部分采用鋁型材加工生產的鋁制品進行了制裁,對保護當地鋁擠壓行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美國鋁協(AA)聯合美國鋁擠壓生產商協會(AEC)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北美地區鋁擠壓材生產商發貨量為250.1萬噸,已超越2006年創造的242.3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連續9年保持增長。盡管2019年發貨量同比下降4.2%至239.6萬噸,仍高于2007-2017年間的水平。在近年來美國鋁擠壓材進口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美國鋁擠壓行業的平均開工率從2009年的49.8%提高至2019年的73.7%,2018年的開工率還達到77%,盡管仍低于2006年創下的81.6%的歷史最高水平,但增長勢頭明顯。
北美鋁擠壓行業景氣度的回升主要與當地下游消費增長有關,特別是在汽車行業新應用的推動下,鋁擠壓產品在交通運輸業的應用程度得到進一步擴大,工業、電力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等其他領域的新應用也在不斷增長,同時建筑與結構領域的產品需求仍維持在正常水平。但同期進口量和行業開工率都在持續增加也說明限制中國鋁擠壓產品及部分制品的進口以后,這部分市場份額被北美地區的鋁擠壓材生產商和其它國家對美出口商重新瓜分。
與北美地區相比,歐洲地區的鋁擠壓行業發展較為平緩。作為全球主要的鋁擠壓材生產及消費地區之一,包括挪威和瑞士在內,整個歐盟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鋁擠壓企業數量約330家,2019年總產能為472萬噸/年,產量為315萬噸,同比下降8.6%。安泰科估計,在2005年-2019年間,其鋁擠壓材產能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5%,鋁擠壓材產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0.7%。
在歐洲本地區需求市場增長緩慢的情況下,鋁擠壓材進口量還有所增加。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歐盟國家的鋁擠壓材進口量同比增長了4.0%,其中來自中國、土耳其和瑞士的進口量同比分別提高了15%、19%和11%。2018年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占全部歐盟地區鋁擠壓材年進口量的34%,土耳其和瑞士分別占24%和8%。產量長期徘徊不前、進口量的增加直接導致了歐洲地區鋁擠壓行業開工率的下降,安泰科認為,2019年該地區的平均開工率已降至66.7%,遠低于2006年創下的83.8%的水平。
換言之,美國鋁擠壓行業在過去十年已經走出低谷,而歐洲鋁擠壓行業仍深陷低迷之中。因此,在消費增長乏力的前提下如何限制進口,擴大本地區企業生存空間就成為當地企業和行業組織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目前中國、土耳其和瑞士分別是對歐盟地區前三大出口國,土耳其和瑞士處于歐洲之內,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自然成為其項。最近十年美國同行業的變化也是歐洲鋁協決定采取此項行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示范效應所帶來的影響也應當引起國內生產企業和出口商的高度重視。
四、預計2020年中國鋁產品出口同比略有下降
2020年不論對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而言都將是極為艱難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本就復蘇動能不斷減弱,正處于衰退邊緣的世界經濟以沉重一擊。由疫情引發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大面積停擺以及失業潮的到來也導致民眾購買力或實際消費水平的下降。從目前情況判斷,這場新冠疫情有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上半年,之后整個經濟體系還要經歷很長一段時期的自我修復。
2020年上半年,在貿易摩擦、新冠疫情、地區局勢緊張等多重負面因素疊加影響下,中國鋁材出口也面臨著雪上加霜的局面。2020年1-5月份,中國鋁材累計出口190.3萬噸,同比下降13.1%,降幅環比擴大3.4個百分點;累計出口鋁制品85.1萬噸,同比減少8.4%。從國內企業普遍反映的情況看,從4月份開始出口訂單數量有明顯減少,到6月中上旬隨國外逐步復工復產而略有好轉。由于國內出口訂單減少對出口的影響存在一定滯后,預計6月份的出口量同比和環比還會繼續下降。因此,安泰科預計2020年上半年中國鋁材出口量為221.4萬噸,同比下降16.1%;預計出口鋁制品102萬噸,同比下降9.3%。
從目前情況看,國外新冠疫情仍處于高發階段,特別是美國近期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連創新高,表明當下疫情掌控程度遠不及預期,且存在二次爆發的可能,為近期國外制造業部分復工復產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同時,近期全球貿易形勢和地緣政治局面緊張狀況也給下半年鋁材出口帶來陰影。一方面,西方國家內部貿易紛爭加劇,事態或許更加嚴峻,將間接影響中國鋁材出口;另一方面,地緣政治局面復雜化也將使全球鋁貿易環境出現新的波動。除近期美國可能開始對伊朗包括鋁在內金屬生產企業及其關聯企業有所行動外,作為中國第四大鋁材出口目的地的印度也在6月份宣布對自中國及其它國家進口的鋁箔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并從6月24日起暫緩對所有自中國進口商品的清關工作,同時重新考慮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都將給下半年中國鋁材出口帶來負面影響。安泰科據此預計,2020年下半年中國鋁材出口量為229萬噸,同比下降7.8%;鋁制品出口量為120萬噸,同比減少6.2%;全年鋁產品出口同比下降10.7%,其中鋁材全年出口量約450萬噸,同比下降12.2%,鋁制品出口量222萬噸,同比減少7.7%。
從長期來看,不考慮匯率因素和國內外鋁錠比價關系,目前影響國內鋁產品出口的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包括貿易摩擦在內的國外市場貿易政策變化對出口的影響;二是國外市場未來增長潛力究竟還有多大。其中貿易政策變化不會對中國鋁材出口產生逆轉或趨勢性影響,只會與第二點因素共同作用,限制未來中國鋁材出口增長空間。由此可見,不僅是未來國內鋁產能和鋁消費存在“天花板”,未來5年內中國鋁產品出口也將步入平臺期。在產能過剩背景下,或許這也是驅動中國鋁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原因之一。
五、中國鋁行業需要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及時調整發展策略
中國鋁行業在歷經長達十余年的黃金發展期以后,目前已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往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企業要根據周邊市場環境的深刻變化及時作出判斷,特別是在產品出口策略上進行必要的調整。
國內企業必須深刻認識到,高質量發展不僅僅體現在調整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研發高附加值鋁精深加工產品等生產經營方面,還包括節能降耗、管理創新、如何實現鋁產品可持續出口等方面。我們過去一直在強調中國鋁產業主要服務對象是國內市場,但實際上每年通過直接和間接出口的鋁產品也已超過1000萬噸。由于中國鋁加工產業和下游深加工行業體量巨大,企業數量多,產能、產量均超過國外其它國家之和,這種供應端存在的規模優勢使其它國家心存恐懼。同時,國外鋁消費市場目前仍集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市場,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依然偏低,中國又主要以出口普通鋁產品為主,很容易出現產品流向過于集中和可能遭遇的反傾銷調查。因此,國內企業應合理控制生產規模和出口比例,嚴格自律,根據海外市場變化調整出口策略,繼續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同時提升高端鋁材國際市場競爭力,出口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此外,從長期來看,出口市場環境還會變得更加復雜,通過直接投資或收購兼并的方式在海外設廠不失為應對當前出口阻力的一種解決之道,目前國內一些鋁企業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同程度的嘗試。需要指出的是,與國外相比,國內鋁加工企業在技術、管理方面還在存在短板,加之在投資政策、環保、資源、人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在制造成本上基本上不具備競爭優勢,其長期生存有效性還有待觀察。
【轉載自:有色寶】